2)第26章 有何居心_大明:我从现代运物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定员。

  判官是从七品,协助同知分管清军、巡捕、管粮、治农、水利、屯田、牧马等事。

  赵知来回忆着相关信息,为方便理解,就将安州类比现代县级市。

  如果说黄晃是派出所所长,那赵知来相当于政府办公室主任,而邹判官也就是一个分管副市/长。

  毕竟古今官职体系很大不同,他只能做一个大致的类比。

  但不管怎么说,一个心腹主任完全可以不鸟副市/长,只是如今知州大人已经殉难,赵知来少了靠山。

  现在,邹判官是安州名义上的最高官员,赵知来要受到对方的节制。

  所以要弄清楚对方试探的意思。

  真是试探?还是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?

  如果邹判官出手狠辣,不管官场规则,果断命人将他砍了,再按上罪名,那一切就都晚了。

  突然,赵知来冒出一个念头,何不抢先将其砍杀?

  或者诱骗判官进入光晕……

  只是经过反复思索,又觉得不妥,但说不出不妥的原因。

  赵知来推测,判官已在安州露面,如若就此失踪,引起上面关注,必会大动干戈,可还找不到人,就犯了官场大忌,朝廷就不会罢休,所以不妥。

  同样的道理,判官也不会砍他,再说,要想砍,就不会试探黄晃,直接出手即可。

  既然如此,那对方藏着什么目的?于是赵知来征询意见。

  “两位可知判官有何计较?”

  薛秀才皱着眉头,斟酌一下,缓慢地开口说道:“老爷,学生或可猜出几分意思。”

  “哦?”赵知来侧耳倾听,“那本官就悉听薛秀才高见。”

  “不敢!不敢!”薛秀才嘴上很谦虚,“老爷当前,学生岂敢卖弄,浅见而已。”

  随即又摆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。

  “对方行试探之名,实则是罗列罪名,潜藏诡计。”

  “有何说道?”

  “前面倒看不出其用心,但后来一事显露其真实目的。”

  “哦?何事败露?”

  “对方急于调走黄大人让其想法昭然若揭。”

  “调黄巡司布防要害之地乃谋政之举,有何问题?”

  薛秀才摇头晃脑。

  “老爷有所不知,倘若平常年月,定是无碍,可如今这般光景,安州正当用人之际,需兵将震慑宵小,可其却将黄大人调走,属实说不过去。”

  赵知来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层面。

  而薛秀才继续分析:“为何学生认为潜藏诡计?这也跟调走黄大人不无关系。

  “黄大人三番两次替老爷辩白,已招致对方忌惮,其明白黄大人同老爷站在一道,威胁其位。

  “所以想动老爷,就要剪除帮手。”

  赵知来若有所思,但还是不太理解:“本官并无得罪之处,所以是因为黄巡司为本官说话,邹判官感受到威胁,就要发难于我?”

  “老爷的位置就是罪过,而黄大人又擅长兵事,不得不防。”薛秀才点出关键之处,“有道是一江不纳二龙,如今衙门内外,也就老爷尚能与之分庭抗礼,为巩固地位,必会向老爷发难。

  “只是不知要达到何种程度,或者其就想置老爷于死地。”

  这个时候,黄晃伺机开口:“大人,对于秀才的推断,下官认为所言不虚,但究其原因,或动机不止其一。”

  “哦?”赵知来很想搞清楚此事,“黄巡司有何见解?”

  “下官知晓其隐秘,那或许乃动机之一。”

  “隐秘是……”

  “大人,鞑子八月攻破安州城,就在此之前,其率五十骑出城,一直未归。”

  “黄巡司是说判官给鞑子通风报信,致使城破?”

  “大人,下官不知其是否通风报信,但弃城而逃确实不争的事实。”

  “率骑出城就能说明判官弃城而逃吗?”

  黄晃适时地说出了他知晓的细节,来佐证邹判官就是弃城而逃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b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