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七十七章 白广恩_1644英雄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官总镇。潼关战况又如何?”尤振武却不顾官抚民惊讶的表情,他直接问。

  官抚民长叹一声:“潼关已经落入贼人之手了……”李应瑞脸色微白,虽然早已经知道,但这个消息从身为总兵官的官抚民口中说出,更具震撼。

  “那孙督呢?”尤振武急切问。官抚民长长叹息:“我等无能,未能卫护住孙督……”尤振武明白了,心中鄙夷,刚才,他从驿丞口中已经知道,孙督出征河南,官抚民的宁夏兵并没有跟随,而是留守潼关,以为大军的后路。

  就是说,襄城退兵,汝州大败,这两战宁夏兵都没有参与,也就没有受损。

  但今日之战,宁夏兵却逃的最快。当然了,他也曾听说,宁夏兵战力不强,老弱较多,官抚民又是一个传统的世袭武将,能力一般,并不受孙传庭的重视,但这并不能成为官抚民第一个逃跑的理由。

  这中间,听见官抚民身后的败兵不停的鼓噪:“让开桥,让开桥,让我们过去!”显然,他们生怕背后的闯贼大军会随时追上来。

  尤振武仔细看官抚民,发现他老脸发红,眼中有羞愧之色,似乎有所明白,官抚民第一个逃跑,怕也是部下鼓噪,不得不为。

  ----明末之时,不但文官控制不了武将,武将有时候也控制不了部下,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左良玉,福王为帝时,为了逼迫部下同意自己的决定,不惜装出拔刀自尽的样子,如此才感动了部下,部下也才愿意听从。

  这段混乱的时间里,被部下裹挟投降的,数不胜数,这中间,或有碍于名声、抹不开面子、半推半就的,但真实情况也是有的。

  身为将,如果部下一致要逃跑,一致要投降,怕也是无可奈何。

  “不知道官总镇接下来有什么打算?”尤振武问。官抚民抬头:“自然是回宁夏。你呢?你在这石桥设卡,为的什么?”

  “接应孙督师,收拢败兵,重整旗鼓,再灭闯贼!”尤振武道。官抚民又露出惊讶,像是在听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,然后他问道:“你有多少兵?”

  “二百。”尤振武不隐瞒。官抚民更惊了,那震惊的眼珠子几乎要从眼眶里面掉出来了,确定自己没有听过之后,他用一种敬佩无比,又苍凉无比的声音说道:“年轻人,你的勇气和大志,老夫我佩服,但大势怕已经去了。不要说两百,就是两千,怕也是无济于事……唉唉唉唉……”说道最后,连连摇头叹气,眼角的泪,好像也快要掉下来了。

  一直皱眉、对宁夏兵颇为鄙视的李应瑞,这时慷慨道:“官总镇何出此言?西安仍在,三边子弟仍在,但是众军奋起,人人死战,击退闯贼,保卫陕西,不是什么难事!”尤振武却不想再和官抚民多说,免的他败坏军心。

  ----官抚民老了。早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b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